古村漫游录之一:塱头村实践亮相国际舞台 “绣花功夫”织活古村新图景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8:59:03

  导读:在广州,一座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村落正焕发时代新颜。从被誉为“国宝村落”的番禺大岭村,到承载“海上丝路印记”的海珠黄埔古港,再到展现“烟雨岭南”风情的南沙东涌水乡,岭南古韵与创新实践在此交融。“古村漫游录”将展现岭南古村落如何以独特风韵和创新实践,留住美丽乡愁,赋能乡村振兴。

 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,塱头古村静卧于此。村内完好保存着200余座明清青砖建筑、20余座祠堂书室,与古代民居共同组成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古建筑群,堪称岭南古村落“活化石”。

  今年5月,这座古村迎来高光时刻——其乡村振兴项目作为全球乡村改造的代表性案例,入选第 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,亮相最受关注主题馆,成为该国际顶级建筑盛会130年来,中国首个以“乡建+实践”完整体入选主题馆的项目,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古村振兴的“广州样本”。

  古村的活力,源于保护与创新的同频共振。依托岭南建筑文化与耕读文化,创建塱头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,并建成集文博展陈、藏书阅览、艺术剧场等功能于一体的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,古村落与新艺术碰撞文化火花,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激活村落生机。在政府协调下,社会资本、村集体与专业力量协同发力,通过文化IP打造、商业业态植入等方式,带动周边民宿、市集等业态繁荣,形成多元文旅生态,实现村集体年收入增加。

  走进今天的塱头村,历史韵味与当代气息和谐共生。青云桥畔荷塘相连,百年榕树掩映麻石街巷。游客既可探访清代民居积墨楼,感悟“七子五登科”的科举传奇;也可在现代艺术空间春阳台感受文化交融、于三馀里古巷体验古村静谧。夏日时节,村中荷塘莲叶田田,尽显岭南水乡的诗意栖居韵味。

  塱头村的成功实践,是广州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生动缩影。2014年,塱头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随后出台的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塱头村保护规划》,划定17.45公顷核心保护区,明确“保护历史载体、改善设施、活化建筑”目标,采用微改造方式守护风貌,以“绣花功夫”保留古建筑肌理,让城市留住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。

  放眼广州,全市正深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,助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印发《广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》《广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报批指引(试行)》,强调“保护优先、兼顾发展”,采用微改造方式,以“绣花功夫”在历史肌理与现代需求间穿针引线,探索文化传承与城乡融合的特色路径。

  从塱头青砖黛瓦到黄埔古港新颜,一幅幅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鲜活图景徐徐铺展。如同塱头村荷塘边的新绿,古村的振兴故事,正在岭南大地上持续生长。